一、别名
又称花旗参、洋参、美国人参、高丽参(部分地区),因原产北美,后引种至中国等地,故有“西洋”之称。
二、入药部位
五加科植物西洋参(Panax quinquefolius)的干燥根,以根肉质、纺锤形、表面横纹明显者为佳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凉,味甘、微苦;归心、肺、肾经。甘能补益,苦能清热,凉可生津,主入三经以调气血、养阴津。
四、功效主治
- 核心功效:补气养阴、清热生津、抗疲劳、调节免疫。 
- 主治病症:气阴两虚之乏力、口干、心悸;肺虚久咳、咽干;热病伤津之烦渴;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辅助调理;免疫低下、疲劳综合征。现代研究证实其含人参皂苷、多糖等成分,可增强巨噬细胞活性、改善胰岛素抵抗、扩张冠状动脉。 
五、相关配伍
- 配麦冬:滋阴补气,治气阴两虚之口干、乏力; 
- 配黄芪:补气固表,提升免疫力,适于易感冒、乏力人群; 
- 配枸杞:补肝益肾,改善更年期、糖尿病症状; 
- 配石斛:调节肝胃,缓解烟酒过度之肝胃不和; 
- 配三七:活血化瘀,通脉养心,用于心脑血管疾病。 
六、用法用量
- 内服:煎汤3-10g/日(分2-3次),或切片含服(1-2片/次,每日≤10片),泡水代茶(3-5g/次,反复冲泡至无味); 
- 炮制品:生用直接入药,或蜜炙缓和凉性; 
- 特殊用法:煎煮不宜超10g/次,连续使用≤2周;夏季减量1/3,冬季可增量。 
七、使用禁忌
- 禁用人群:脾胃虚寒(便溏、腹胀)、实热证(高热、便秘)、孕妇、过敏体质; 
- 慎用情况: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,与抗凝药(如阿司匹林)同服需谨慎; 
- 相克禁忌:忌与藜芦、维生素C、可待因、萝卜、绿豆、强碱性食物(茶、酒)同服; 
- 毒副作用:过量可致口干、失眠、心悸,长期服需防重金属蓄积。 
八、炮制
- 传统方法:生用(直接干燥切片)、蜜炙(蜂蜜润炒缓和凉性)、研粉(便于冲服); 
- 现代工艺:超微粉碎提升溶出率,真空包装防潮,微波干燥防霉变。 
九、鉴别
- 性状特征:根圆柱形,表面灰褐/黄棕,横纹明显,横截面呈菊花状纹理;质坚硬,断面角质样; 
- 气味与口感:气微香,味初苦后微甜,嚼之清爽持久; 
- 伪品警惕:与沙参(无横纹)、人参(温性)区分,通过显微观察草酸钙簇晶、树脂道碎片鉴别。 
十、贮藏
置密封玻璃/塑料容器,内衬干燥剂(硅胶包),于阴凉(15-20℃)、避光处保存;高温季节可冷藏(4-8℃),避免频繁开闭容器。真空包装或加防潮剂可延长保质期至2-3年。
十一、现代研究
- 化学成分:人参皂苷(Rb1、Rg1)、多糖、氨基酸、微量元素(钙、镁、锌); 
- 药理作用:抗疲劳(增加糖原储备)、调节免疫(增强巨噬细胞活性)、降血糖(改善胰岛素抵抗)、保护心血管(扩张冠状动脉)、抗氧化(清除自由基); 
- 安全性:常规剂量安全,但需注意重金属(铅、砷)限量,长期高剂量可能致钙沉积。 
十二、总结
西洋参为补气养阴要药,尤擅治气阴两虚、热病伤津及免疫低下。临床需严格辨证,脾胃虚寒、实热证者禁用,配伍需兼顾药性协同与减毒。炮制可提升疗效稳定性,现代研究支持其多靶点作用,但需控制剂量与疗程,避免重金属蓄积或钙质沉积。贮藏宜防潮防蛀,确保药效稳定。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,出现口干、失眠等症需减量或停药,过敏体质慎用。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,避免自行配伍或超剂量服用。
十三、附图
药材

 我的书签
 我的书签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书签
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
 移除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