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- 瑇瑁、十三鳞(因甲壳由13块鳞片组成得名)。
二、入药部位
- 海龟科动物玳瑁(Eretmochelys imbricata)的干燥背甲:呈类拱形,表面棕红色或棕褐色,具光泽,缀有浅黄色小花纹,质坚韧,断面角质状。
三、性味归经
- 性味:甘、咸,寒。 
- 归经:心、肝经。 
四、功效主治
- 平肝定惊 - 用于热病高热、神昏谵语、抽搐、小儿惊痫、眩晕等肝风内动证,常与石决明、水牛角配伍。
 
- 清热解毒 - 治疗痈肿疮毒、咽喉肿痛、口腔溃疡等热毒病症,可与紫草、黄连同用。
 
- 养心安神 - 缓解心烦失眠、心悸怔忡,与酸枣仁、柏子仁配伍。
 
- 凉血止血 - 对血热妄行的吐血、衄血有一定疗效,可与生地黄、牡丹皮配伍。
 
五、相关配伍
- 肝阳上亢 - 玳瑁 + 石决明 + 牡蛎:增强平肝潜阳作用,治疗眩晕、头痛。
 
- 热病神昏 - 玳瑁 + 水牛角 + 玄参:清热解毒,开窍醒神,用于高热神昏。
 
- 疮疡肿毒 - 玳瑁 + 紫草 + 金银花:凉血解毒,治疗痈肿疮毒。
 
- 小儿惊痫 - 玳瑁 + 钩藤 + 天麻:平肝息风,定惊止痉,用于小儿急惊风。
 
六、用法用量
- 内服: - 煎汤:9-15g(打碎或先煎)。 
- 磨汁:取玳瑁甲片磨浓汁,温服。 
- 入丸散:3-6g。 
 
- 外用:研末调涂患处。 
- 炮制差异: - 生用:清热解毒力强。 
- 滑石粉炒:减少寒性,缓和药性。 
 
七、使用禁忌
- 禁忌人群: - 虚寒证者:玳瑁性寒,易伤阳气,加重虚寒。 
-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:寒性及潜在毒性可能影响胎儿或婴儿。 
- 肝脏疾病患者:可能影响肝脏代谢功能。 
- 脾胃虚弱者:易致腹胀、腹泻。 
- 海产品过敏者:可能引发过敏反应。 
 
- 注意事项: - 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中毒(恶心、呕吐、昏迷)。 
- 避免与温热性药物同用,以免抵消药效。 
 
八、炮制
- 生玳瑁: - 除去杂质,刷净,用温水浸软,切丝或研末,干燥。
 
- 滑石粉炒玳瑁: - 滑石粉文火加热至灵活状态,加入玳瑁丝拌炒至微黄色,取出筛去滑石粉,放凉。 
- 作用:降低寒性,减少刺激性,适用于脾胃虚寒者。 
 
九、鉴别
- 正品特征: - 形态:背甲呈类拱形,由13块鳞片组成,表面棕红色,具光泽,缀有浅黄色小花纹,边缘过渡自然。 
- 质地:质坚韧,断面角质状,气微腥,味咸。 
- 理化鉴别:紫光灯下显荧光(类似指甲荧光反应),阳光下可见透彻花纹,血丝深入甲片。 
 
- 伪品特征: - 树脂仿品:花纹死板,无过渡色,紫光灯下无荧光,血丝呈片状。 
- 牛角仿品:质地较实,断面无角质感,气味不同。 
 
十、贮藏
- 环境要求:置干燥通风处,防潮、防蛀、避光。 
- 包装:密封容器,可加入干燥剂(如硅胶)。 
- 保养:贵重饰品用橄榄油擦拭保养,避免接触酸碱、热水及坚硬物品。 
- 保质期:一般2-3年,优质玳瑁(如西沙群岛产)可保存更久。 
十一、附图
药材
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治的依据。就医请及时到正规医院,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						
						
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的书签
 我的书签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书签
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
 移除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