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- 石胆、蓝矾、黑石、鸭嘴胆矾、青矾(部分文献提及)。
二、入药部位
- 硫酸盐类胆矾族矿物胆矾(Chalcanthite)的晶体,或为硫酸作用于铜而制成的含水硫酸铜结晶(CuSO₄·5H₂O)。呈不规则块状,深蓝色或淡蓝色,半透明,质脆易碎。
三、性味归经
- 性味:酸、辛,寒;有毒。 
- 归经:肝、胆经(《本草纲目》提及心经,但主流以肝、胆经为主)。 
四、功效主治
- 涌吐痰涎 - 用于风痰壅塞、喉痹、癫痫及误食毒物,内服可刺激胃黏膜引发呕吐,迅速排出毒物。
 
- 解毒收湿 - 治疗热毒疮疡、皮肤痈肿、湿疹渗液及痔疮肿痛,外用促进创面干燥愈合。
 
- 祛腐蚀疮 - 缓解牙疳、口疮、胬肉及甲疽,浓溶液可腐蚀赘生物,稀溶液收敛止血。
 
- 明目退翳 - 局部滴眼治疗风眼赤烂、角膜云翳,微量铜离子促进角膜修复。
 
- 杀虫止痒 - 配伍治疗疥疮、癣症及皮肤瘙痒,抑制寄生虫与真菌滋生。
 
五、相关配伍
- 喉痹急救 - 胆矾 + 白僵蚕:研末吹喉(《济生方》二圣散)。
 
- 口疮牙疳 - 胆矾 + 干蟾 + 熊胆:掺疮面后漱口(《圣惠方》)。
 
- 风眼赤烂 - 胆矾 + 木鳖子:磨井水调敷(《摄生众妙方》)。
 
- 甲疽溃烂 - 胆矾(煅)细研敷疮(《圣济总录》石胆散)。
 
- 百虫入耳 - 胆矾末和醋灌耳(《千金方》)。
 
六、用法用量
- 内服: - 煎汤或化服:0.3-0.6g(温汤化服,限单次使用)。 
- 丸散剂:1-2分(0.3-0.6g)。 
 
- 外用: - 研末撒、调敷或水溶外洗,用量适量。
 
- 炮制差异: - 生用:涌吐、腐蚀力强。 
- 煅用(白色无水硫酸铜):收敛止血,减少刺激性。 
 
七、使用禁忌
- 禁忌人群: - 体虚者:气血亏虚、脾胃虚寒者禁用(寒性伤阳)。 
-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:毒性可能致畸或影响胎儿。 
- 肝肾疾病患者:铜离子蓄积风险。 
- 海产品过敏者:可能引发过敏反应。 
 
- 注意事项: - 长期或过量使用导致中毒(呕吐、腹泻、黏膜损伤)。 
- 避免与金属盐类药物同用,防止化学反应。 
- 外用避免接触眼睛及黏膜,防止灼伤。 
 
八、炮制
- 生胆矾: - 除去杂质,捣碎或研细,直接入药。
 
- 煅胆矾: - 武火加热至熔化,煅至膨胀松脆、白色(无水硫酸铜),放凉研粉。 
- 作用:降低毒性,增强收敛作用,适用于疮疡不敛、外伤出血。 
 
九、鉴别
- 正品特征: - 形态:不规则块状,深蓝色,半透明,断面具玻璃光泽,遇水复蓝。 
- 理化鉴别: - 灼烧后变白,遇水复蓝(结晶水检测)。 
- 加氨试液生成蓝色沉淀,加亚铁氰化钾显红棕色(铜盐反应)。 
- 加氯化钡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(硫酸盐反应)。 
 
 
- 伪品特征: - 人工合成品:颜色均匀但无天然纹理,灼烧后无结晶水变化。 
- 其他硫酸盐(如明矾):无铜盐特征反应,熔点不同。 
 
十、贮藏
- 环境要求:密闭,置干燥处,防风化潮解。 
- 包装:玻璃瓶或塑料密封罐,可加入干燥剂(如硅胶)。 
- 保质期:一般2-3年,优质胆矾(如天然矿物)可保存更久。 
- 特殊注意:煅制品需避光保存,防止吸湿返潮。 
十一、附图
药材
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治的依据。就医请及时到正规医院,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						
						
        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