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丁香又称丁子香、鸡舌香、公丁香。母丁香为果实,但入药常用公丁香(花蕾)。需与观赏丁香(木犀科)区分。
二、入药部位
干燥花蕾。桃金娘科植物丁香(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.)的未开放花蕾,表面紫棕或红棕色,质坚硬油润,含丁香油酚等成分。
三、性味归经
- 性味:辛,温。 
- 归经:归脾、胃、肾、肺经。 
四、功效主治
- 功效:温中降逆,补肾助阳,散寒止痛,抑菌抗炎。 
- 主治: - 胃寒呕吐、呃逆:如丁香柿蒂汤。 
- 肾虚阳痿、腰膝冷痛:配伍淫羊藿、巴戟天。 
- 脘腹冷痛、牙痛:如丁香止痛散。 
- 口腔溃疡、风热肿毒:抑菌作用辅助治疗。 
 
五、相关配伍
- 丁香柿蒂汤:丁香+柿蒂+生姜+人参,治虚寒呃逆。 
- 丁香散:丁香+小茴香+高良姜,治脘腹冷痛。 
- 与桂枝、茯苓配伍:温里驱寒,行气活血。 
- 与枸杞子配伍:滋养肝肾,补血益气。 
六、用法用量
- 内服:煎汤1-3g,或入丸散。 
- 外用:适量研末敷,或煎水含漱。 
- 炮制:净制(去杂质)后使用,或古法炮制如捣碎、去蒂。 
七、使用禁忌
- 禁忌人群: - 热证、阴虚内热者禁用。 
- 孕妇禁用(活血化瘀可能导致流产)。 
 
- 注意事项: - 避免与郁金同用(传统“十九畏”)。 
- 不宜与茶同泡(茶多酚影响药效)。 
- 过量可能致口干、便秘。 
 
八、炮制方法
- 净制:除去杂质,筛去灰屑,捣碎。 
- 古法:如《雷公炮炙论》去丁,《证治准绳》切细条。 
九、鉴别特征
- 性状:研棒状,表面紫棕或红棕,花萼4裂呈五角星,质坚硬油润。 
- 水试:正品垂直下沉,水液淡黄;伪品(如母丁香)漂浮或褪色。 
- 火试:冒油性黑烟,香气浓郁,灰渣白色。 
十、贮藏
- 条件:密封避光,阴凉干燥处保存。 
- 保质期:干燥花蕾2-3年,粉剂6-12个月。避免高温潮湿。 
十一、附图
药材

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治的依据。就医请及时到正规医院,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						
						
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的书签
 我的书签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书签
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
 移除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