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- 贯众:亦称贯渠、贯节,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。
二、入药部位
- 来源: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(Dryopteris crassirhizoma)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。 
- 采集时间:秋季采挖,削去叶柄、须根,除去泥沙,晒干后使用。 
三、性味归经
- 性味:苦,微寒。有小毒。 
- 归经:归肝、脾经。 
四、功效主治
核心功效
- 清热解毒 - 适用于风热感冒、温毒发斑、疮疡肿毒。
 
- 凉血止血 - 治疗血热所致的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崩漏、血尿。
 
- 杀虫 - 驱除蛔虫、绦虫、蛲虫等肠道寄生虫。
 
主治病症
- 内科疾病:风热感冒、病毒性肝炎、慢性咽炎、淋巴结核。 
- 出血症:吐血、便血、崩漏、术后出血。 
- 寄生虫病:蛔虫病、绦虫病、蛲虫病。 
- 外科疾病:疖痈、腮腺炎、流行性腮腺炎。 
五、相关配伍
- 崩漏 - 贯众、五灵脂、蒲黄各15克,炒黑研末,每次5克,每日两次,温开水送服。
 
- 血尿 - 贯众炭50克,乌贼骨、三七各10克,研末水泛为丸,每次6克,每日两次。
 
- 疖痈 - 贯众30克,蒲公英20克,冰片适量,香油调涂患处,每日两次。
 
- 慢性乙肝 - 贯众、田基黄、茵陈、升麻、连翘各15克,丹参30克,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
 
- 预防感冒 - 贯众、大青叶各30克,野菊花9克,桑叶10克,水煎代茶饮。
 
六、用法用量
- 内服:煎汤,1.5~3钱(约5-10克);或入丸、散。 
- 外用:研末调涂患处。 
- 特殊用法: - 治疗蛲虫病:30克水煎后临睡前洗肛门。 
- 鼻血不止:贯众根研末,取5克水冲服。 
 
七、使用禁忌
- 禁忌人群: - 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。 
- 过敏体质者禁用。 
 
- 副作用: - 过量或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中毒,症状包括头痛、头晕、腹泻、腹痛,严重时可能引发黄疸、昏迷、呼吸衰竭。
 
- 药物相互作用: - 不宜与滋补性药物(如当归、人参)同用,以免影响药效。
 
八、炮制方法
- 生贯众: - 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,筛去灰屑。
 
- 贯众炭: - 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,喷淋清水少许,熄灭火星,取出晾干。
 
九、鉴别特征
- 外观: - 药材呈长倒卵形,略弯曲,上端钝圆或截形,下端较尖,长7-20cm,直径4-8cm。 
- 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,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,叶柄残基扁圆形,质硬而脆,断面棕色,有黄白色维管束5-13个环列。 
 
- 与相似品区分: - 其他贯众品种:如紫萁贯众(紫萁科),根茎较细,断面无维管束环列。
 
十、贮藏条件
- 方法:置通风干燥处,防潮防蛀。
十一、现代研究
- 化学成分: - 含绵马酸类、鞣质、挥发油、甾体类化合物、黄酮类等。
 
- 药理作用: - 抗病毒:对流感病毒、乙肝病毒、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。 
- 抗菌: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痢疾杆菌有效。 
- 抗凝血:抑制血小板聚集,延长凝血时间。 
- 驱虫:对蛔虫、绦虫有麻痹作用。 
 
- 临床应用: - 病毒性肝炎、流感、出血症、寄生虫病。 
- 辅助治疗慢性咽炎、淋巴结核、病毒性心肌炎。 
 
十二、总结
贯众为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、杀虫之要药,适用于风热感冒、血热出血及虫积腹痛。使用时需严格掌握剂量,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,炮制后使用可减少毒性。现代研究支持其抗病毒、抗菌作用,临床应用广泛,但需避免长期或过量服用以防中毒。
十三、附图
原态

药材
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治的依据。就医请及时到正规医院,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						
						
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的书签
 我的书签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书签
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
 移除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