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洋金花又称曼陀罗花、风茄花、山茄花、闹洋花、佛花、天茄弥陀花、大嗽叭花、广东闹羊花、羊惊花、酒醉花、枫茄花、虎茄花、关东大麻子花等,属茄科植物白曼陀罗或毛曼陀罗的干燥头状花序。
二、入药部位
以头状花序入药,采自白曼陀罗或毛曼陀罗的干燥花,需去除杂质及花梗,经炮制后使用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温,味辛,有毒;归肺、肝经。具有平喘止咳、麻醉止痛、解痉止搐之效,直入下焦调理虚寒。
四、功效主治
核心功效:平喘止咳、止痛麻醉、抗心律失常、解痉止搐。
主治病症:
呼吸系统:哮喘咳嗽、痰多喘促;
疼痛类:脘腹冷痛、风湿痹痛、关节疼痛;
神经系统:癫痫、惊风、小儿慢惊;
外科应用:外科手术麻醉、疮疡肿毒、跌打损伤。
五、相关配伍
哮喘咳嗽:配伍火硝、贝母、泽兰、款冬花、半夏、甘草;
脘腹冷痛:与桔梗、大蒜梗、花椒叶、白芍、甘草同用;
小儿惊风:配全虫、天南星、天麻、乳香、朱砂;
外科麻醉:联合川乌、草乌、当归、姜黄(如整骨麻药方);
抗心律失常:与阿托品、东莨菪碱协同使用需严格控制剂量。
六、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0.3-0.5g,入丸散1-3g;作卷烟燃吸每日不超过1.5g;
外用:煎水洗患处或研末调敷;
药膳:与蜂蜜制蜜丸(如慢性支气管炎方),每日2次,连服30天。
七、使用禁忌
禁忌人群:孕妇、外感及痰热咳喘者、青光眼、高血压、心动过速、肝肾功能不全者;
注意事项:全株有毒,尤以果实毒性最强;忌与酒同服(增强毒性);过量致中毒(口干、瞳孔散大、心动过速、谵妄、昏迷、呼吸麻痹);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八、炮制方法
生用:去杂质及梗,筛去灰屑,干燥;
姜酒制:取姜汁与高粱酒拌匀,喷入切碎的洋金花,待吸收后,于100℃热锅炒至微焦(每500g洋金花用生姜60g、高粱酒60g)。
九、鉴别方法
南洋金花:多捆成把,黄棕色,花萼多除去,花冠漏斗状(长10-15cm),裂片尖端金丝状;
北洋金花:散装,全花喇叭状(长10-17cm),花萼筒状(长5-10cm,黄绿至灰绿色),气微,味苦;
名典特征: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载“八月开白花,六瓣如牵牛而大,朝开夜合,结实圆有丁拐”。
十、贮藏条件
置干燥通风处,防潮、防霉、防蛀,避免与异味物品同储,定期检查。
十一、现代研究
化学成分:含莨菪烷类生物碱(东莨菪碱、莨菪碱、阿托品)、黄酮类、挥发油;
药理作用:平喘(松弛支气管平滑肌)、镇痛麻醉(抑制中枢神经)、抗心律失常、改善微循环;
毒性研究:过量致中毒(M胆碱受体阻断症状),需控制剂量;长期使用可能致重金属蓄积。
十二、总结
洋金花作为传统麻醉止痛药,临床应用广泛,但毒性显著,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。其炮制方法(生用、姜酒制)可降低毒性并增强疗效,使用时需结合个体体质,避免盲目使用。现代研究支持其平喘、止痛、麻醉等传统功效,同时揭示潜在毒性风险,强调规范用药的重要性。使用时必须遵循专业医师指导,确保用药安全有效。
十三、附图
原态

药材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