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生贝、伊贝、新贝,古称“平贝母”“川贝母”(需注意与川贝母区分,二者来源不同)。
二、入药部位
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(Fritillaria walujewii)或伊犁贝母(Fritillaria pallidiflora)的干燥鳞茎。新疆贝母呈扁球形,高0.5-1.5cm,表面类白色;伊犁贝母呈圆锥形,较大,表面淡黄白色,外层鳞叶两瓣抱合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微寒,味苦、甘,归肺、心经。主清热润肺、化痰止咳,兼散结消肿。
四、功效主治
核心功效:清热润肺、化痰止咳、散结消肿。
主治病症:
肺系疾病:肺热燥咳、干咳少痰、阴虚劳嗽、咳痰带血、肺痈(如肺脓疡)。
结块性疾病:瘰疬(淋巴结结核)、乳腺增生、甲状腺结节。
感染性疾病: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肺炎链球菌有抑制作用,辅助治疗支气管炎、肺炎。
免疫调节: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,改善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。
五、相关配伍
风热咳嗽:配伍桑叶、菊花,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咳嗽。
肺阴虚燥咳:与麦冬、沙参同用,滋阴润肺。
痰热壅肺:联合瓜蒌、黄芩,增强化痰效果。
结块性疾病:与夏枯草、玄参配伍,软坚散结,治瘰疬、乳腺增生。
外用:研末调敷患处,或与夏枯草煎水外洗,治疮痈肿毒。
六、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3-9g,或研末冲服;含西贝母碱苷、西贝母碱总量需≥0.070%(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)。
外用:适量研末调敷,或煎水洗患处。
炮制:除去杂质,洗净干燥,用时捣碎或切片;现代规范要求薄层色谱法检测成分含量。
七、使用禁忌
禁忌人群:孕妇慎用(可能影响子宫收缩),风寒咳嗽者不宜单独使用,过敏体质者需皮试。
配伍禁忌:忌与川乌、制川乌、草乌、制草乌、附子同用(“十八反”范畴)。
慎用情况:长期服用需监测肝肾功能(大鼠实验显示肝损害风险);忌辛辣油腻饮食。
八、炮制方法
传统炮制:除去杂质,洗净,晒干或低温烘干(40-50℃),用时捣碎;硫黄熏蒸可增白但易残留。
现代规范:采用薄层色谱法检测西贝母碱苷和西贝母碱含量,确保总量≥0.070%;浸出物≥9.0%(70%乙醇冷浸法)。
九、鉴别方法
性状:新疆贝母鳞茎扁球形,表面光滑;伊犁贝母圆锥形,表面稍粗糙。
显微:粉末类白色,以淀粉粒为主(直径5-60μm),可见螺纹导管和草酸钙方晶。
理化:薄层色谱法显示与对照药材及西贝母碱对照品相同斑点;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成分含量。
十、贮藏方法
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防霉,温度≤30℃,相对湿度70%-75%。定期检查,受潮或生霉时需及时干燥;虫蛀可用磷化铝熏杀,忌用硫黄(易残留)。
十一、现代研究
成分:含西贝母碱苷、西贝母碱、多糖、氨基酸、微量元素等。
药理:抗炎、抗菌、增强免疫力、抑制血小板聚集、改善微循环;动物实验显示对急性支气管炎有辅助治疗作用。
临床:用于慢性咳嗽、结块性疾病及免疫调节,需结合辨证施治;长期使用需监测肝肾功能。
十二、总结
伊贝母为传统清热润肺要药,以鳞茎入药,性微寒味苦甘,归肺心经,主清热化痰、散结消肿,适用于肺热燥咳、结块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。现代研究支持其抗炎、抗菌及免疫调节作用,但需注意禁忌人群及合理配伍。贮藏需防潮防蛀,确保质量。临床应用应结合现代药理研究,科学配伍,避免盲目使用,确保安全有效。孕妇、体虚者及过敏体质者需谨慎,长期使用需监测肝肾功能。
十三、附图
药材

